编者按:“淬炼”领导力训练营是重庆移通学院的特色培养模式,起源于重庆移通学院彭鸿斌董事长前往美国西点军校交流学习,见“理论课程+军事训练”感悟颇深,决心引入移通教育,并前往清华大学学习理论、成立项目改良课程,形成了现在更适合“移通人”的“淬炼”领导力训练营。课程围绕培养未来经营管理中坚力量的办学使命,通过绳索挑战、攀树、国防野战运动、野外生存等特色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卓越的领导力意识,帮助他们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各种挑战,为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人格基础。
“现在,我敢说我的极限远不止于此!”训练营最后一刻,所有学员聚在终点线前彼此击掌,汗水在阳光下闪亮,疲惫在笑容中飞扬。第27期“淬炼”领导力训练营刚刚落下帷幕,年轻的身影们带走的不仅是结营证书,更有众多足以重新定义自我的“人生第一次”。

第一次障碍训练
泥沙瞬间糊满手臂,李洋将自己“砸”进战术低姿匍匐区,细沙硌得生疼。刚钻出低桩网,冰冷的云梯攀至半空而无处借力,阵阵眩晕让她指尖发白。翻越高板时队友的奋力托举,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如此强大。子师湖畔,百公斤战狼轮胎抱上去时纹路扎得掌心发麻。他肩抵冰冷橡胶,榨出低吼翻动轮胎。汗如雨下,手臂欲裂,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听见心脏擂击胸膛,也第一次确信:这副身躯蕴藏的韧性,远超想象。

第一次山野徒步
翠屏山陡峭路途上,15公里徒步如同一场漫长试炼。绵延的坡道不断消耗体力,部分学员出现小腿抽筋、呼吸急促等状况。途中,老学员自发分享呼吸技巧,有人哼唱歌曲提振士气,汗水浸透的体能服里,“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愈发清晰。抵达终点时,暮色正为群山镀上金边,这场与自我对话的跋涉中,学员们不仅用脚步丈量了15公里山路,更在相互搀扶中淬炼出领导力的核心:责任、协同与坚韧。

第一次野战炊事
夜幕低垂,各小队围着临时垒起的厨灶,第一次体验自主炊事。笨拙的刀工切出大小不一的土豆块,大铁锅里翻滚着红油沸腾的火锅,烤架上滋滋作响的肉串不时滴落油脂,溅起一簇簇火花。火光跳跃在每个人脸上,也跳跃在掌心的酱料瓶和传递的碗筷间。当第一口裹着浓厚酱汁的烤串、第一筷烫嘴的火锅菜被囫囵咽下,满足的喟叹与欢笑声瞬间盖过了锅碗瓢盆的磕碰。这顿在星空下、由生疏到默契协作完成的烟火盛宴,是独属于训练营学员的青春味道。

第一次野战CS
枯叶在脚下碎裂,荆棘划拉裤脚,张桥峰的第一次野战CS在一片原始山林中打响。被推举为小队长的他,肩头突然压下别样的重量。他屏息,目光穿透交错的枝桠,将队员分作三路潜入密林,自己则带队从陡峭的侧翼悄然突进。当合围的队友嘶吼着冲垮“敌方”指挥所,对讲机里的呐喊瞬间撕裂了林间寂静。那一刻,粗粝的树皮抵着后背,掌心的汗混着泥土,张桥峰第一次尝到野性战场上的心跳。比枪口红光更灼烫的,是密林赋予的决断,和队友托付于肩的滚烫信任。

第一次浆板竞速
在綦河跃动的清波上,罗新钰脚下的浆板正晃得像风中荷叶。起步时队友的桨叶磕到她板沿,三人同时踉跄,脚绳绷得笔直。“看我节奏!”队长的桨叶在水面切出银弧,罗新钰盯住那道涟漪,强迫发颤的手腕跟上频率。当第三波划桨声终于叠成同一节拍,三块板突然不再颠簸,而是随着水流起伏如一艘舰艇破浪前行。冲过终点浮标的瞬间,队伍所有人的桨同时举出水面,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串成晶莹浪花。当各小队三块浆板的摇晃都熔成同频共振时,连河流都成了托举团队的手掌。

两日淬炼,化作学员们记忆中刻骨铭心的“人生第一次”。从峭壁到河谷,从汗水浸透的迷彩服到锅灶腾起的烟火气,年轻学员们一次次将“不可能”甩在身后。当结营旗帜在晚风中缓缓降下,学员们掌心的茧藏着障碍墙的温度,发丝间飘着炊事灶的余烟。那些颤抖着翻越的高墙、密林中交托的后背、浆板上同频的划桨声,还有野炊时共挡风的背脊,早已将“第一次”的青涩,淬炼成镌刻着“责任”与“协同”的勋章。

撰文:谭英杰
供图:郑玉婷 段超
初审:李国良
复审:向子恒
终审:张治民
竞技体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