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营地教育]在重庆移通,我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仗”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4日 14:14 浏览数:

编者按:“淬炼”领导力训练营是重庆移通学院的特色培养模式,起源于重庆移通学院彭鸿斌董事长前往美国西点军校交流学习,见“理论课程+军事训练”感悟颇深,决心引入移通教育,并前往清华大学学习理论、成立项目改良课程,形成了现在更适合“移通人”的“淬炼”领导力训练营。课程围绕培养未来经营管理中坚力量的办学使命,通过绳索挑战、攀树、国防野战运动、野外生存等特色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卓越的领导力意识,帮助他们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各种挑战,为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人格基础。

清晨6:00,床头闹钟还未响起,我已条件反射般弹坐起来。昨夜反复检查的作战靴,此刻正静静躺在床边。手机屏保上闪烁着“淬炼”领导力训练营通知:“勇士们,请于7点前完成集结准备!


破晓·集结号

当第一声号角撕裂晨雾时,田径场早已站定一道道挺拔身影。作为校铁人三项、田径队的一员,我曾无数次在这片场地上挥洒汗水,却从未见过它如此肃穆的模样——国旗班队员踏着正步走来,马靴撞击地面的声响,让我每个细胞都神经绷紧。

“荣辱与共,共同进退!”右手握拳的瞬间,掌心的汗渍在迷彩服上印出倔强印记。我们给自己取名“飞虎小队”,队徽虎首与齿轮交织,这是我们三队对接下来48小时的无声宣言。


淬炼·熔炉时刻

障碍训练场的铁丝网还挂着晨露,却等不及我们调整呼吸。第一个翻越高墙的队友脚底打滑,整个人重重摔在沙地上,“加油,再来!”队长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当第四次尝试时,我们突然发现:托举者的肩膀可以叠成阶梯,保护者的手臂能织成护栏——原来有些高墙,从来不是靠一个人翻越的。

战友不仅是并肩冲锋的潇洒,更是把后背交给彼此的信任。巴南建文峰的山径比想象中更险峻,地图上的等高线在现实中化作近60度的陡坡。我永远记得那个瞬间:体能最好的队友主动背起3把胶枪,平时沉默的队友不遗余力呼喊着加油,而我握紧最后一瓶矿泉水,读懂了“战友”二字的重量。


烈日·重生之战

CS战场的硝烟里,我第一次看清队友们的眼睛:冲锋时的炽热、防守时的冷静、受伤时的隐忍。当敌方“子弹”擦过耳际,本能的卧倒却让我看见更震撼的画面,后方队友正以身体为盾,为狙击手搭建射击平台。这一刻,我们是真正的“飞虎”。

单孔电网前,当队友被托举过“电网”时,托举者的膝盖正死死抵住地面凸起的石子;绳索脱困时,指挥者的嗓子已喊到沙哑,却仍在全力指挥。我们这些曾在跑道上追求个人速度的运动员,此刻却在为团队荣誉不屈奋战,我明白原来真正的领导力,是让每个个体都成为不可替代的齿轮。

结营仪式的掌声中,我摸着作战靴上的泥渍笑了。训练营让我们我们在晨雾中种下信念,在烈日下锻造体魄,在星光里缝合伤口。原来所谓“兵王”淬炼,从来不是成为孤胆英雄,而是学会在团队中把自己炼成最坚韧的那枚钢钉。当“飞虎小队”的队旗被收起时,我们每个人的瞳孔里都倒映着更强大的自己。

走出营地时,晚风带来远处的上课铃声。但我们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那些在泥地里流过的汗、在困境中递来的手、在深夜里燃起的信念,都将成为青春最耀眼的勋章。下一次,当生活再次吹响集结号,我们会想起移通校园里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然后笑着对自己说:“当年在‘淬炼’领导力训练营都挺过来了,这算什么?”


淬炼金句

“托举的力量不在手臂,而在信任交织的经纬之间。”

——单孔电网前,2022级数字媒体技术2班 唐涵


“体能极限的临界点,队友的呐喊声比肾上腺素更滚烫。”

——障碍训练后,2022级软件工程4班 魏伟


撰文:谭英杰

供图:郑玉婷 谭英杰

初审:李国良

复审:向子恒

终核:张治民

竞技体育中心

上一条:[营地教育]淬炼领导力,凝聚团队魂!这场集训太燃了 ——校队联谊开展领导力主题训练

下一条:[体育活动]燃情球场!“瀛山杯”俱乐部系列联赛篮球赛—全明星之夜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