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风送爽的九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2班的同学们于9月15日至17日沉浸于一场以“磨砺中凝聚,挑战中成长”为核心的营地素质拓展课程。本次课程并非简单的户外活动,而是重庆移通学院践行“培养完整的人”的育人理念、将素质教育从课堂延伸至户外的系统性实践。它旨在通过结构化、递进式的体验式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领导与逆境应对能力,实现知行合一,深刻诠释“乐教、乐学、创造、创业”的校训精神。

课程伊始,营地教练的课程介绍便为此次课程定下基调。“团伙与团队的区别”这一核心问题,如同一条主线贯穿课程始终,引导学生不仅在参与中体验,更在过程中观察、反思与领悟。随后的团队文化创建环节,是集体智慧与创造力的首次迸发。各小队在有限时间内确立独特的团队标识(队名、口号、队歌、队形),这一过程不仅是小队融合的前提同时也是对移通学子创新精神的考验。随后“蛟龙出海”作为首个协作挑战项目,迅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各队表现虽有差异,但无论是首战告捷的默契,还是暂时落后后的即时复盘,都生动体现了学校“在做中学、在思中进”的教育哲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规则、策略与执行在团队效能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程第二天的安排循序递进,旨在层层深入地锤炼学生心性。上午,攀岩与高空挑战率先点燃战意,学子们在垂直的岩壁与高空断桥上直面内心恐惧,完成对自我极限的英勇跨越,这正是学校锻造学生坚毅意志的实践场。随后,信任背摔项目将课程引入更深的信任层次,个人勇气在此刻深化为对团队的完全托付,让“责任”二字变得真实可感。下午的课程视野更为宏阔,心肺复苏(CPR)与AED应用教学将团队的内部信任,升华为对生命的无限敬畏与守护技能。这一环节超越技能传授,完美诠释了移通学院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大爱的“完整的人”的崇高追求。




课程尾声阶段的挑战更具综合性与成就感。“南水北调”项目考验的是团队的精密协作与系统规划能力,需要每位成员精准配合才能达成目标。而压轴项目“卓越圈”则将课程推向高潮,它不仅是速度的竞赛,更是团队效率、配合默契与追求卓越精神的集中展现。三轮挑战中,每一秒的进步都是团队凝聚力与执行力的飞跃,最终全员突破20秒的成果,标志着六个集体已从初始松散的“团伙”蜕变为目标一致、行动高效的“团队”。这一蜕变过程,正是课程育人成效最有力的证明。

此次营地素质拓展课程是一次成功的沉浸式育人实践。它超越了体能与技能的锻炼,成为一堂关于成长、责任与合作的“大课”。同学们在真实的挑战中深化了对自我和集体的认知,在实践中领悟了沟通、信任与领导力的价值。相信计算机学院9-12班的同学们必将带着这份宝贵的课程收获,将凝聚而成的团队精神和激发出的内在潜能,延续到未来的学术探索和人生旅程中,不断前行,成就更卓越的自己。
撰稿:李源
供图:营地教育中心
竞技体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