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师生走出运动康复误区,掌握科学的损伤应对与预防方法,10月22日运动康复协会在丁山书院举办了康复科普讲座。本次讲座由竞技体育中心康复教练齐乃琪主讲,围绕“科学运动康复”与“FMS功能性动作评估”两大核心,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健康知识盛宴。

讲座伊始,齐乃琪教练以“腰扭后越躺越僵”“膝盖疼反复复发”“崴脚后成习惯性损伤”等师生常见的身体困扰为切入点,直指大众对运动康复的三大认知误区——“静养即康复”“不疼即痊愈”“跟练视频就有效”,用真实案例打破“康复离自己很远”的固有观念,瞬间引发全场共鸣。

随后,齐教练系统讲解了运动康复的核心概念,强调其并非“简单静养”,而是“分阶段、针对性的主动干预”。她通过对比“腰扭伤静养”与“科学康复”的不同效果,直观展现了科学康复的重要性;同时详细拆解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过度使用损伤三类常见损伤的特点、场景与应对原则,特别提醒急性损伤48小时内需遵循“PRICE原则”,避免盲目按摩热敷加重症状。针对身体修复的“时间表”,她清晰划分出急性期、修复期、功能重塑期的不同目标与干预方式,让师生理解“按生理节奏康复”的关键意义。

讲座后半程,“FMS功能性动作筛查”成为焦点。齐乃琪教练指出,许多运动不适的根源是“功能性动作模式偏差”,而非“能力不足”。她详细介绍了FMS的三大逻辑——“先看动作模式再看力量”“筛查≠诊断”“不对称是损伤预警”,并现场示范深蹲、跨栏步、弓箭步等7个FMS基础动作,指导师生通过“观察代偿动作”发现身体隐性障碍。在互动环节,师生两人一组互相筛查,亲身体验如何用“零门槛”工具评估自身运动风险,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以前膝盖疼只知道贴膏药,现在才明白要从肌肉力量和动作模式入手解决根源问题。”参与讲座的同学表示,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康复知识,还掌握了自我评估的方法。现场老师也反馈,讲座内容贴近日常运动与办公场景,对指导学生运动安全、管理自身肩颈健康极具参考价值。
此次科普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填补了师生在科学运动康复领域的知识空白,更传递了“预防大于治疗”的健康理念。未来,运动康复协会将持续聚焦师生运动健康需求,推出更多实操性强的科普活动与指导服务,助力构建安全、健康的校园运动生态。
竞技体育中心